《中藥大辭典》:鴨膽
出處
《綱目》
來源
原形態
動物形態詳"白鴨肉"條。
性味
《綱目》:"苦辛,寒,無毒。"
功效主治
《綱目》:"涂痔核。又點目赤初起。"
摘錄
《中藥大辭典》
《中華本草》:鴨膽
英文名
Duck gallbladder
出處
出自《本草綱目》
來源
藥材基源:為鴨科動物家鴨的膽囊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nas domestica Linnaeus.
采收和儲藏:宰鴨去內臟時,摘下膽囊,取膽汁鮮用。
原形態
家鴨,家禽。嘴長而扁平,頸長,體扁。翅小,覆翼羽大。用面如舟底。尾短,公鴨尾有卷羽4枚。羽毛甚密,色有全白、栗殼、黑褐等不同。公鴨頸部多黑色而有金綠色光澤,且叫聲嘶啞。腳矮,前3趾有蹼,后1趾略小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鴨喜合群,膽怯。無飛翔力,善游泳。主食谷類、蔬菜、魚蟲等。
資源分布:我國大部分地區飼養,定型的3個類型為北京鴨、金定鴨(卵用麻鴨)、高腳鴨(卵肉兼用型)。
性狀
性狀鑒別,鮮膽呈小囊狀,長1.5-3cm,上端頸部較細,內有深綠色膽汁。干膽呈扁平囊狀,膽汁干燥呈粉狀或塊狀。氣微腥,味苦。
化學成分
膽汁中含鵝氧膽酸(chenodeoxycholic acid),別石膽酸(allolithocholic acid),3α-羥基-7-酮基膽烷酸(3α-hydroxy-7-oxocholanic acid),3-酮-4,6-二烯膽烷酸(3-oxo-4,6-diene-choloplanic acid)。
藥理作用
與雞膽相似,主含鵝脫氧膽酸(CDCA),CDCA有利膽,溶解膽結石,促進脂及的消化和吸收,止咳祛痰平喘,降血脂,抗高務壓及抗菌等作用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歸經
肝;大腸經
功效主治
清熱解毒。主赤腫痛;痔瘡
用法用量
外用:適量,涂敷。
各家論述
《綱目》:涂痔核。又點目赤初起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