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野西瓜苗
別名
來源
錦葵科木槿屬植物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 L.,以全草、種子入藥。夏秋采,去泥,曬干或鮮用。
性味
全草:甘,寒。
種子:辛,平。
功效主治
全草:清熱解毒,祛風除濕,止咳,利尿。用于急性關節炎,感冒咳嗽,腸炎,痢疾;外用治燒燙傷,瘡毒。
種子:潤肺止咳,補腎。用于肺結核咳嗽,腎虛頭暈耳鳴耳聾。
用法用量
全草0.5~1兩,種子3~5錢;外用適量,全草搗爛敷患處。
摘錄
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《中藥大辭典》:野西瓜苗
別名
小秋葵(《貴州植藥調查》),打瓜花、山西瓜秧(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。
出處
《植物名實圖考》
來源
為錦葵種植物野西瓜苗的根或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去凈泥土,曬干。
原形態
一年生草本,全體被有疏密不等的細軟毛。莖梢柔軟,直立或稍臥生。基部葉近圓形,邊緣具齒裂,中部和下部的葉掌狀,3至5深裂,中間裂片較大,裂片倒卵狀長圓形,先端鈍,邊緣具羽狀缺刻或大鋸齒。花單生于葉腋,花梗長2~5厘米;小苞片多數,線形,具緣毛;花萼5裂,膜質,上具綠色縱脈;花瓣5,淡黃色,紫心;雄蕊多數,花絲相結合成圓筒,包裹花柱;子房5室,花柱頂端5裂,柱頭頭狀。蒴果圓球形,有長毛。種子成熟后黑褐色,粗糙而無毛。花期7~9月。
生境分部
野生或栽培。分布江蘇、安徽、河北、貴州、東北等地。
藥理作用
莖、葉的浸出液(除去粘液),對動物有利尿作用;K+、Na+、C1-之排出亦增加,且超過茶堿。
性味
《貴州植藥調查》:"甘,寒。"
功效主治
治風熱咳嗽,關節炎,燙傷。
①《江蘇植藥志》:"治腹痛。"
②《貴州植藥調查》:"治風熱咳嗽。湯火傷。"
③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清熱去濕,止咳。"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0.5~1兩。外用:研末油調涂。
復方
①治風熱咳嗽:小秋葵根五錢,白糖三錢,煎水服.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
②治急性關節炎:野西瓜苗五錢至一兩(鮮品二至三兩)。水煎服。(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
③治湯火傷:小秋葵花泡麻油,或小秋葵全草研末,調桐油敷傷處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
摘錄
《中藥大辭典》
《中華本草》:野西瓜苗
英文名
Herb of Flowerofanhour
別名
禿漢頭、野芝麻、和尚頭、山西瓜秧、小秋葵、香鈴草、打瓜花、燈籠花、黑芝麻、尖炮草、天泡草。
出處
出自《植物名實圖考》
來源
藥材基源:為錦葵科植物野西瓜苗的根或全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Hibiscus trionum L.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去凈泥土,曬干。
原形態
野西瓜苗 一年生直立或平臥草本,高25-70cm。莖柔軟,被白色星狀粗毛。葉2型;葉柄長2-4cm,被星狀粗硬毛和星狀柔毛;托葉線形,被星狀粗硬毛;下部的葉圓形,不分裂,上部的葉掌狀3-5深裂,直徑3-6cm,中裂片較長,兩側裂片較短,裂片倒卵形至長圓形,通常羽狀全裂,上面疏被粗硬毛或無毛,下面疏被星狀粗刺毛。花單生于葉腋,花梗長約2.5cm,果時延長達4cm,被星狀粗硬毛;小苞片12,線形,長約8mm,被粗長硬毛,基部合生;花萼鐘形,淡綠色,長1.5-2cm,被粗長硬毛或星狀粗長硬毛,裂片5,膜質,三角形,具縱向紫色條紋,中部以上合生;花淡黃色,內面基部紫色,直徑2-3cm,花瓣5,倒卵形,長約2cm,外面疏被極細柔毛;雄蕊柱長約5mm,花絲纖細,長約3mm,花藥黃色;花柱枝5,無毛。蒴果長圓狀球形,直徑約1cm,被粗硬毛,果爿5,果皮薄,黑色。種子腎形,黑色,具腺狀突起。花期7-10月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生于平原、山野、丘陵或田埂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全國各地。
性狀
性狀鑒別 本品莖柔軟,長30-60cm。表面具星狀粗毛。單葉互生,葉柄長2-4cm;完整葉片掌狀3-5全裂,直徑3-6cm,裂片倒卵形,通常羽狀分裂,兩面有星狀粗刺毛。質脆。氣微,味甘淡。
藥理作用
莖、葉的浸出液(除去粘液),對動物有利尿作用;K+ 、Na+、Cl-之排出亦增加,且超過茶堿。
性味
甘;寒
歸經
肺;肝;腎經
功效主治
清熱解毒;利咽止咳。主咽喉腫痛;咳嗽;瀉痢;瘡毒;燙傷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15-30g,鮮品30-60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;或干品研末油調涂。
各家論述
1.《江蘇植藥志》:治腹痛。
2.《貴州植藥調查》:治風熱咳嗽,湯火傷。
3.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清熱去濕,止咳。
臨床應用
1.治風熱咳嗽:小秋葵根五錢,白糖三錢,煎水服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2.治急性關節炎:野西瓜苗五錢至一兩(鮮品二至三兩),水煎服。(《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刪》)3.治湯火傷:小秋葵花泡麻油,或小秋葵全草研未,調桐油敷傷處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