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名
出處
出自《云南中草藥選》
來源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oehmeria siamensis Craib
采收和儲藏:全年可采。鮮用或曬干。
原形態
灌木,高1-3m。小枝疏或密被短伏毛;芽卵形或狹卵形,長2-5mm,鱗片三角狀卵形。葉對生,葉柄長2-10mm;葉片狹卵形或橢圓形,長5-15cm,寬2-8cm,先端短漸尖或急尖,基部淺心形或圓形,邊緣具小牙齒,兩面疏被短伏毛;基出脈3條。穗狀花序2-4條,生于葉腋,枝頂部的花序單生葉腋;花單性。團傘花序,密集,互相鄰接;苞片卵形或橢圓形,宿存。雄花花被片4,橢圓形,合生至中部;雌花花被紡錘形,先端有3個小齒,外面被柔毛。瘦果略作紡錘形,宿存花被片外被短糙伏毛。
生境分部
生態環境: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地陽坡灌叢中或疏林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西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淡;性平
功效主治
清熱除濕;祛風止癢;活血調經。主腹痛;泄瀉;風濕痹痛;濕疹;皮膚瘙癢;經閉;痞塊
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煎水洗。
摘錄
《中華本草》